您当前位置:建德天罡拳 >> 建德非遗 >> 非遗文化 >> 浏览文章

《新叶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序

作者:徐宏图 日期:2019年03月15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新叶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序

  新叶昆曲传自金华,是“金昆”经金华武义、兰溪传入建德新叶村的,与武义、兰溪昆曲同源。2008年,这一支昆曲在全国非遗普查中被发现,因在新叶古村中发现,当地人便称之“新叶昆曲”,实是金华昆曲在杭州地区的一支。20096月新叶昆曲被省文化厅、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浙江、浙江之声等媒体联合评选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十大新发现”之一,同年入选“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对新叶昆曲来说,可谓是“双喜临门”。高雅的昆曲之所以能在浙西这个偏僻的山村落脚生根,至少有以下三大原因:
  首先,新叶原属兰溪管辖,兰溪自明万历以来即是昆曲的盛行地,万历二十三年,兰溪著名学者胡应麟在家设宴招待诗人何白时即演出昆曲,何白所作《泊舟兰阴》诗有“阮咸清和紫玉笛,吴歈轻按红牙拍”云云可证。明末清初著名的昆曲传奇作家、剧论家、家班班主李渔即诞生兰溪夏李村,离新叶村仅三十里左右。时夏李村有个业余昆班,李渔任编剧兼导演。入清后,李渔以家姬组建家班,自编自导,游食大半个中国。清乾隆年间,新叶附近的金家昆班还聘请苏州老艺人教唱,因站着演唱人称“立唱班”;后配上乐器改为“坐唱班”;嘉庆二十二年,购置戏服盔头登台搬演,演员均由本村童、邵两族年轻人组成,故称“童邵和” 班,演出《思凡》、《断桥》等戏,驰名一时。新叶村受其影响,约于此后不久开始办班。
  其次,新叶村重视文教,文士辈出,村民个个读书识字,为文字深奥的昆曲在这里生存创造了条件。新叶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迄今已历八百余年,历来注重“勤耕尚读”,元代创建“重乐书院”,明清两代有“居敬轩”、“华萼堂”、“梅月斋”等私塾,培养了一大批先贤名士。如元代的叶克诚少则嗜濂洛之学,筑“重乐精舍”,延请著名理学家金履祥、许谦、柳贯等讲学,后被诰封奉政大夫;叶震,治《春秋》,登元皇庆壬子乡试,授江西安福县尹等职,诰封中宪大夫。明代的叶希龙,诰封“朝列大夫宗人府仪宾”,皇帝封赠的圣旨尚存。清代的叶元锡,康熙辛未科进士,授文林郎,历任湖广德安府应城县尹等职。村民们有了一定的文化修养,自然为欣赏典雅的昆曲打下基础。
  第三,文化修养又给村民带有较高的生活情趣与审美需求。他们既讲究居住环境的优美,又嗜迷昆曲,爱看昆腔戏,二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这里东接兰溪八卦村,南连上吴方村,西枕玉华山,北靠道峰山,村口古木参天,抟云塔高耸入云,曲溪穿村而过,树下曲径通幽,俨如世外桃园。只见街巷交错,条砖铺路;屋舍栉比,构筑古朴。楼厅对称,门呈八字,用木讲究讨彩,木雕精美绝伦,其梁、枋、斗拱等,装饰着戏曲人物、灵兽、百鸟、回纹等,布局严谨,造型优美,竟然都是明清时代的产物。更令人惊喜的是全村竟有四个古戏台,全是雕梁画栋,经常同时演戏,互相“斗台”以决输赢。至今新叶村依然是一个“戏窝子”,几乎人人会哼昆曲。
  我最早听闻新叶有昆曲是1986年任戏曲志浙江卷责编时,在温州召开的一次编纂工作会议期间,昆曲研究者、乡贤郑西村先生出示他前不久受《昆剧艺术》编辑部委托,赴金华、建德两地调查昆腔活动情况所写的调查报告《浙西金华建德一带流传的昆腔》一文,其中即提到清末建德“新叶昆班”及其班主“鼓板佬叶土根”。而真正接触新叶昆曲,则是20081119日在杭州市非遗中心蒋羽乾先生及建德市大慈岩镇文化站陈志昌站长的陪同下赴新叶村作实地调查。当时是以省非遗处专家的名份去的,所以特别受欢迎,村长及“叶义庆昆剧团”全体团员早就集中在活动中心等待我们到来,到了之后,除了详尽介绍新叶昆曲的历史与现状外,还以坐唱班的形式特地为我们清唱了《火焰山·借扇》等折子戏,以展现新叶昆曲的艺术魅力。记得当时在场或参加演唱的老艺人有叶质彬、叶先戴、叶荫昌、叶洪富、叶瑞荣、叶培华、叶志昌、叶昭标、叶昭耿等。老艺人中岁数最大的叶先戴先生已97岁,我特地与他合影留念,最小的叶昭标先生也有84岁了。中午在一位老艺人家里用餐,他们给我讲了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老艺人叶凤新病危,弥留之际,曲友为他唱了一段昆曲,即渐渐地张开双眼,脱离了死神,重新活了过来。昆曲竟然可以令艺人起死回生!可见,新叶昆曲之所以生生不息,传承久远,与老艺人们如此痴迷、酷爱昆曲与非同寻常的敬业精神是休戚相关的。
  这次采访结束后,我立即向省非遗处王淼处长作了详细汇报,王处听了既兴奋又激动,连连叫好。蒋羽乾撰写《新叶昆班小考》发表于《民俗研究》,更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次年夏天,“新叶昆曲”即先后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十大新发现”及“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从此名扬昆坛,到访者剧增,尤其是每年的三月三庙会,昆曲都会成为主角。
   近年来,新叶昆曲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与呵护,2011年新叶昆曲被列入杭州市非遗十大濒危保护项目,受到重点扶植。近年来对它的保护力度一直不减,护宝行动持续不断。叶昭标、叶金香等老艺人殚精竭虑,已招数批传人办班培养。大慈岩中心小学还建起了省级传承教学基地,请传承人走上讲堂,让少年学生认知昆曲,传习表演,为新叶昆曲延续后世增添了青春力量。“新叶昆曲展示馆”正在积极的筹备和策展之中。201411月在新叶村举办了“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授牌仪式暨展演晚会”,来自全省的好腔调齐聚一台,新叶村获得了“传统戏剧特色村”荣誉称号。目前,政府的引导、民间的自觉和努力都希望此种“初级阶段”的传承保护能更上层楼。为此,建德市非遗保护中心对该项目实施了抢救性记录,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尽可能原真的声像资料。
  新叶昆曲,作为金昆的支脉,长期坚守新叶,散发兰香,为我国的昆曲事业作出显著的贡献,难能可贵,理应受到嘉奖。只是在称呼上往往与金昆一起被称为“草昆”,难免被人误解。其实,这里的“草”若是指“草根”之顽强,是无可非议的。可有人不以为然,称金昆唱腔“草率”,不可与“正昆”即苏昆同日而语;又谓其与其他剧种同台演出,不免混杂。其实,所谓唱腔“草率”,“不正规”,这是一种静止的说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水磨昆腔从昆山流向外埠,因受当地语言、欣赏习俗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某些变化,如字音直吐,不作反切;板眼紧促,难以舒缓等都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流入地观众的审美需求。把这种必要的变化而斥之为“不正规”、“不纯粹”,甚至怀疑其“花”的本质而贬其为“草”,不仅不慎重,而且不科学。至于说“以各地方言唱昆”则更不符事实,因为浙江诸昆凡曲唱均尽可能用近似“中州韵”的苏州官话,只有念白,除用“苏白”外也用方言,俗称“方言白”。据前人林科棠《金华之昆班》载:金华、兰溪一带人学昆,除了请苏昆艺人教习五年之外,还得进苏班跑龙套一年才可回金组班演出,故“当时金华昆班之唱法,道白,做工,行头,与苏班一般无二。后台乐工,如鼓手、笛师,亦均系苏人”。所谓剧种不纯,与其它剧种同台演出,这更不能成为浙江诸昆沦为“草昆”的理由。清中叶乱弹迅速兴起,昆曲受到冲击,逐渐失去优势,至晚清即不得不与乱弹、高腔
、徽戏合班同台演出。如金华昆班,凡与高、乱合班的称“三合班”;凡与乱、徽合班的称“二合半”。它们虽然合班却不合种,始终保持独立性,演出时,昆是昆,乱是乱,仍然以单声腔演出,无论“三合班”还是“二合半”,均必须能独立演出十八本昆剧。
  更为难得的,新叶昆曲还保留某些早期昆曲的演出风貌,如《雷峰塔·断桥》,早期演出均出法海的,自从梅兰芳与俞振飞两位大师在拍摄电影时将法海删去之后,几乎所有的昆剧团凡演出此剧亦均不出法海。而新叶昆班仍按旧本演出,许仙上场时依然由法海带上。《火焰山·借扇》则保留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演出体制。《火焰山·狐思》则更具传奇性:1929年冬,传字辈中姚传芗向全福班名旦钱宝卿习《题曲》、《寻梦》、《狐思》三折戏,前两折都是如今昆曲舞台上重要的折子戏,而《狐思》一折未学完,钱宝卿便逝去。多年来众人均已认为《狐思》已绝舞台,没想到在新叶村的台子上乡民依然不停演出。
  总之,新叶昆曲依然是清香四溢的“兰花”,而不是“杂草”,受到村人的特别推崇,并引为自豪。叶昭标先生说:“我们这一带的祖宗爱好昆腔,地位很高的,到了三月三(当地庙会),能请到昆腔就请昆腔班,只有请不到昆腔班,才请那些乱弹班的。”斗台演出时,其它班定要让昆腔班老大哥先开锣。可见,昆腔在这里依然是一种高雅无上的剧种,其兰花的属性始终不变,绝没有变成“草”。“草昆”的称呼欠慎重,老艺人早就提出异议。有感于此,我曾作七绝赞之曰:“新叶村深笛韵长,从来崇尚水磨腔。逢春老树青技发,雪后幽兰吐异香。”
  与新叶昆曲结缘已近八年,曾多次到新叶采访老艺人,并观看他们的演出,与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学到许多新知识。羽乾去的比我更早更多,他熟悉昆曲音乐与演唱,能吹昆笛,能记谱,令我羡慕不已。鉴于新叶昆曲现存剧目中原有的曲谱工尺不完整,音乐传承只能由老艺人口传心授完成,羽乾多次与我商量,打算趁老艺人们还健在,尽快通过口吐记录的方式予以完善。五年多年来,他放弃了很多节假日,多次赴新叶,与村中艺人同吃同住,最后与86岁高龄的传承人叶照标先生合作,由叶先生唱念,他整理,对原有曲谱工尺进行了补充完整。为了尽可能保存原貌,还赴武义、兰溪等地访问同源的金昆曲友,请他们帮助校对,纠正错误,最后汇编成《新叶昆曲精选剧目曲谱》一书。本书共收《单刀会》、《南柯记》、《浣纱记》、《醉菩提》、《铁冠图》、《孽海记》、《通天河》、《火焰山》、《摘桂记》等8个正戏中的20个折子戏的曲谱。卷首尚附《八仙》一折。为了普及,全部采用简谱记录,唱词、念白,一一俱全,拿到本谱,即可演唱,其功莫大焉!日前,羽乾送来书稿并嘱序,余先睹为快,欣然命笔,略述如上,俾阅者留意焉。
                            2015719日,书于杭州影业路寓所 


上一篇文章:没有了
下一篇文章:李村二月二 抬阁逛庙会